铜箔是由铜或铜合金通过轧制或电解等工艺制成的一种阴质性电解材料,用途是作为导电体,是覆铜板(CCL)、印制电路板(PCB) 、锂电池的重要材料。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电子铜箔、锂电铜箔和电子屏蔽用铜箔。
极薄铜箔供不应求,行业整体向轻薄化铜箔迈进
铜箔行业技术更迭较快。铜箔行业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较高,且行业技术更迭较快。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成为各大动力电池厂商的竞争目标,而应用更加轻薄化的铜箔可以提升电芯能量密度同时减少锂电铜箔单位用量。由8μm 向6μm 铜箔转换可提升电芯能量密度3%-5%,由6μm 向4.5μm 铜箔转换可提升电芯能量密度5%-10%,目前市场上以采用6μm 铜箔为主,随着锂电铜箔轻薄化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铜箔企业不断加大铜箔轻薄化的研发力度,目前仅少数龙头锂电铜箔企业掌握4.5μm 铜箔的量产工艺。
我国锂电铜箔产能自2017 年以来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锂电池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消费电池,以动力电池下游新能源汽车发展更新速度较快。我国锂电铜箔产能自2017 年以来处于稳步增长状态,2021 年中国锂电铜箔产能达到31.6 万吨,同比增长38%。
中国新能车市场正在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在成本端优势逐渐凸显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机构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1 年实现突破性增长之后,整体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 万辆,预计到2025 年销量将突破1100 万辆,2021-2025 年复合增长速度达到63%。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3C 消费电池为锂电铜箔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且动力电池需求量最大。随着新能源车产销量的快速提升,将大幅增加对动力锂电池的需求,储能电池领域在国家大力建设清洁能源体系的背景下将得到充分发展,此外,手机及各种可穿戴设备随着技术更新以及换季潮的到来,出货量将不断增加,此三大领域将共同拉动对锂电铜箔需求。机构预计2022~2024 全国锂电铜箔需求有望达到52.86 万吨、63.02 万吨、76.03 万吨。
目前我国铜箔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
头部锂电铜箔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力争研发厚度更低的极薄铜箔,同时各类铜箔企业不断扩建锂电铜箔项目,加大产能,未来锂电铜箔行业的供需格局将得以改善。机构统计了各锂电铜箔企业未来的产能规划预测得到2022~2024 全球锂电铜箔的供应情况,预计2022~2024 年全球锂电铜箔供给达到57.75 万吨、68.95 万吨、82.30 万吨,其中中国锂电铜箔出货量占比不断提高。根据上文测算,2022~2024 全国锂电铜箔需求有望达到52.86 万吨、63.02 万吨、76.03 万吨。整体来看,锂电铜箔行业供大于求,主要因为6 微米以上铜箔生产过剩,由于锂电铜箔行业景气度高,越来越多标准铜箔及传统炼铜企业进军锂电铜箔行业,然而由于技术、资金壁垒及客户粘度较高等问题,较少企业掌握了6 微米及一下铜箔工艺技术及量产能力。
海外铜箔技术起步较早,日本三井金属在全世界率先开发成功带载体的3-5μm 的极薄铜箔,且部分日本、韩国企业早在2005 年已掌握1.5 微米的铜箔生产技术。虽然海外锂电铜箔发展历史较早,然而海外技术迭代及实现量产的时间周期较长,极薄铜箔产能及渗透率较国内落后。根据各公司公告,国内目前掌握极薄铜箔技术且实现量产的企业包括诺德股份、九江德福、灵宝华鑫、中一科技、铜冠铜箔以及圣达电气。
随着各公司加大极薄铜箔的产能,6 微米及以下锂电铜箔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机构预计2022~2024 年全球极薄铜箔供给量为18.96 万吨、29.39 万吨、43.55 万吨。根据上文预测情况,2022~2024 全球极薄铜箔需求量有望达到33.48 万吨、49.92 万吨、66.64万吨,目前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各大锂电池厂商积极向4.5 微米锂电铜箔切换,未来极薄铜箔供不应求态势将进一步加剧。
今天带来这么一只锂电铜箔龙头,让我们来看看该公司的投资逻辑:
1、公司是国内高性能锂电铜箔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已与国内主要大型锂离子电池制造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目前公司各项订单处于饱和状态,未来将根据下游客户需求适时扩大4.5μm 铜箔产量。
3、公司积极开拓新客户,22 年净新增客户60 家,期末合作客户达到138家。
(来源:平安证券、东莞证券)
粉丝特惠:好股票APP五个热门产品任选一款,体验五天!欢迎下载注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