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大势不佳时,效率挖潜可能难以对抗大势,但通过聚焦可规模化的大品类和提升供应链效率等措施,可以释放规模效应并加快单品推新节奏,从而提升盈利水平。同时,在格局端抢占身位同样重要,这样进可顺势定价,退可守正待时。总之,契合需求特点、客户结构、发展阶段以及禀赋优势等的选品逻辑或为品类破局关键。
进出口:中国原油的进出口数量环比均上涨,美国原油进口出口环比均上涨。8月,中国原油进口数量为5280万吨,环比上月涨20.85%;中国原油出口数量为233143.89吨,环比上月降3.81%。截至9月15日,美国原油进口6872千桶/日,环比上月涨2.28%;出口数量为5067千桶/日,环比上月涨10.18%。
行业未来发展或有三大趋势:1)短期仍处于渠道驱动阶段,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2)从“批发模式”到“新零售模式”,新范式决胜未来;3)“产品+IP”或成为国内珠宝品牌更可行的发展路径。
刚刚,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匈牙利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美国科学家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荣膺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针对新冠感染的有效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开发成为可能。
三线及以下低线城市仍存在较大渗透空间,2021年咖啡馆覆盖率为30家/百万人,且咖啡品牌正加速向低线城市渗透,瑞幸、库迪、幸运咖等品牌凭借其高性价比已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开始布局。
近期在沙特和俄罗斯共同推动的自愿性减产协议下,国际油价大幅上行,阶段性的原油供需矛盾凸显,IEA、EIA及OPEC均上调了今明两年原油价格预测,我们同样认为四季度国际油价有继续冲高的可能性,明年原油价格也将在较高的区间运行,因此强烈推荐上游勘探开采的投资方向。此外,国际能源价格的上行及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也推动了上游资源品价格的上行。
年内第二批指标同比增速收缩明显,全年稀土国内供给增速收窄。2023年第二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2万吨、11.5万吨,同比增速分别+9.9%、+9.7%。2023年前两批合计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24万吨、23万吨,同比增速分别+14.3%、+13.9%。而2022年全年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同比增速分别为+25.0%、+24.7%,今年稀土国内供给增速明显收窄。
结构上看,新增指标主要集中于北方稀土。分企业来看,全年新增指标30000吨,其中中国稀土集团增加5000吨,北方稀土集团增加25000吨(折算氧化镨钕约5000吨),占新增指标的83%,北方稀土占指标总量的比例由2022年67%→69%。考虑到资源禀赋、产能、环保等因素,预计未来指标分配仍将延续这一趋势。
社融再超预期,政府债发行加速8月新增社融3.13万亿元,高于2.46万亿元的预期值,同比多增6576亿元,较5-7月显著回升。信贷环比改善,政府债和企业债发行加速。
8月以来,监管部门密集出台政策利好,降低购房者置业门槛和购房成本,尤其是一线城市全面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多个重点城市亦积极跟进并降低首付比例。限购方面,截至9月20日,南京、合肥、济南、青岛等11城全面取消限购政策,广州、天津、西安、苏州、厦门优化限购政策,继续为市场注入信心。
从行业数据来看, 1-8 月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降幅扩大,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收窄, 1-7 月专项债和城投债发行速度有所加快。
“ 降本增效” 推进光伏行业不断进行技术迭代, 当前 PERC 电池已经迫近理论效率极限, N 型替代大势所趋, BC 电池技术有望成为未来主流, 存在结构性机会。
展望未来,我国旅游业有望恢复持续增长的步伐,并且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
对于公司来讲,无线充电检测为消费电子业务基本盘,同时布局MR和VCM等新检测需求,有望成为重要增长点。
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提升的大背景下,公司启动新一轮股权激励,对于夯实人才这一核心发展动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增POP产能增强公司供货能力:公司产品销量持续提升,2022年公司聚醚产品总销量达21.29万吨。
公司核心创始团队来自欧莱雅、宝洁、百库等知名公司,创始人郭亮曾创立欧莱雅百库,具有丰富的品牌管理&线上运营经验,若公司成功收购悦江投资,则有望发挥公司与悦江投资各自的优势产业资源,创造协同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强化国际化布局和提高经营业绩。
本月(2023年09月04日-2023年09月28日),A股三大指数下跌。截至09月28日收盘,沪指报3110.48点,月跌0.73%;深成指报10109.53点,月跌3.39%;创业板指报2003.91点,月跌4.59%。据巨丰投研平台监测,北向资金本月合计净卖出374.60亿元(上月合计净卖出9
市场综述 | 本年最牛股花落捷荣技术,融资资金抢筹股曝光。
制造业重回扩张,其中生产是主要贡献项,或部分受出口的边际超季节性改善,而整体需求小幅改善,政策仍需巩固加力。天气因素缓解和政策因素推动,建筑业连续第二个月环比改善,房地产相关行业表现略超季节性。虽然暑期相关消费环比下降,但是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自4月以来首次环比回升。